破產期間的常見陷阱與應避免行為

⚠️ 破產期間常見陷阱與應避免行為


以下是香港 破產期間的常見陷阱及應避免行為清單(根據《破產條例》(Cap.6)、司法實務及官方破產管理署 ORO 的指引):

1. 隱瞞資產或收入

  • 陷阱:未申報銀行戶口、海外物業、股票、保險單或收入來源。
  • 📌 後果:屬刑事罪行,可被檢控、延長破產期,甚至監禁(Cap.6 第129條等)。
  • 應做:如實申報所有資產與收入,即使認為價值甚低也要交代。

2. 將資產轉移給親友

  • 陷阱:在破產前或破產期間,將財產轉讓或送給親友以逃避追討(例如轉名樓宇、車輛、銀行存款)。
  • 📌 後果:屬 無效交易(Cap.6 第42條),可被追回;更可能涉及詐騙。
  • 應做:避免任何「人頭安排」或資產隱匿。

3. 不配合官方破產管理署 (ORO) / 受託人

  • 陷阱:拒絕面談、不交文件、不回覆信件、不通知地址或收入變更。
  • 📌 後果:法院可頒布 不開始令 (non-commencement order),令破產期計算延遲,或根據 Cap.6 第30A(3) 延長 3–4 年。
  • 應做:保持聯絡暢通,準時交文件及回覆查詢。

4. 擔任公司董事或隱名經營

  • 陷阱:在破產未解除前,未經法院批准擔任公司董事,或以親友名義開公司實際經營。
  • 📌 後果:違反《公司條例》(Cap.622) 第480條,可被檢控。
  • 應做:如欲從事業務,應採用獨資身份並告知受託人;不得隱瞞身份。

5. 未披露破產身分而借貸

  • 陷阱:在申請信用卡、借貸或分期付款時,隱瞞自己是破產人。
  • 📌 後果:屬刑事罪行,可被監禁(Cap.6 第132條)。
  • 應做:如需信貸,必須主動披露破產身份。

6. 無理或奢侈開支

  • 陷阱:明知要繳交盈餘收入,卻刻意作出過度消費(豪華旅行、大額娛樂開支)。
  • 📌 後果:受託人可重新評估「合理生活開支」,加重每月繳付金額。
  • 應做:保持節制,保存收據,以證明必要開支。

7. 違反出境安排

  • 陷阱:未通知受託人而長期離港,或拒絕按指示回港。
  • 📌 後果:可被視為不合作,令破產期被延長。
  • 應做:如需外遊,應事先通知並確保不影響面談及債務安排。

✅ 總結

破產並非坐牢,但必須 誠實 + 合作
任何隱瞞或規避行為,最終只會:

  • 延長破產期(由4年變成最長8年),
  • 損害個人信用,
  • 甚至構成刑責。


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法律服務 ytt.com.hk

分享這帖子

閱讀其他法律內容

2025 Sep 4
在香港買樓, 按揭 (mortgage/Legal charge, 抵押 / 買樓貸款) 幾乎是必不可少的一環。對大部分置業人士來說,銀行按揭是最主要的資金來源。然而,按揭背後涉及的法律概念、流程和風險,很多買家卻未必清楚。本文將以簡單易明的方式,帶你全面了解 香港按揭流程、按揭種類及常見問題 。
2025 Sep 4
在香港買樓,特別是二手樓, 違例建築物(UBWs,違例建築工程) 幾乎隨處可見。露台被封起、天台加屋、單位內加閣樓——這些看似方便的改動,其實可能帶來很大法律和財務風險。屋宇署有權發出清拆令,銀行也可能因違建拒批按揭。 那麼,作為買家,如何在簽約前發現和避免這些風險呢?以下是一份 「二手樓檢查違建清單」 ,幫助你在睇樓及買賣前做足功課。
2025 Sep 3
香港人身傷害律師 — 常見問題 FAQ
2025 Sep 2
一位上班族被破產: 收入 HK$20,000/月,生活開支 HK$15,000。 ORO 計算有盈餘 HK$5,000,法院下令 36 個月繳交。 若誠實配合,4年後自動解除破產,大部分債務清除。
2025 Sep 2
在香港,即使被裁定 破產 ,你仍然可以 工作及賺取收入 ,但法律會對你的收入作出一定限制。
2025 Sep 2
通姦是指 已婚人士與異性發生自願性行為 ,而對方並非其配偶。同性關係或純粹的精神出軌(如曖昧或談戀愛)並不算通姦,但可能屬於「行為不合理」。
2025 Aug 29
在香港,離婚程序受《婚姻訴訟條例》(第179章)規管。根據該條例,離婚的唯一基礎是婚姻已「無可挽救地破裂」(irretrievable breakdown)。要證明這一點,申請人(呈請人)必須向法庭證明五項法定事實之一。以下我會用簡單的語言解釋這些離婚理由,並提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,讓你更容易理解。這些理由在第179章第11A條中列出,適用於離婚呈請或申請。
2025 Aug 29
子女管養權是指父母分居或離婚後,誰負責照顧子女並為其作出決定的法律安排。在香港,這不是像「贏取」獎品般爭奪子女,而是關於什麼對子女的快樂、穩定和成長最有利。想像一下,這就像為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:你會根據他們的需求來權衡選擇,而不是只考慮父母的意願。
2025 Aug 28
香港法院會以「公平」為首要考慮,通常以 五五分 作起點。無論是經濟供養還是照顧家庭,貢獻一樣重要。法院會再考慮雙方及子女的需要,例如住屋、生活水平、健康及將來賺錢能力。如果一方是主要照顧者,可能會分得較多,以保障子女和基本生活。簡單來說, 平等分享是原則,實際分配視乎需要與公平 。
更多帖子